《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厚道山东人——道德榜样在行动”特辑系列。 工友们说程平:“伤痕在身,焊条论吨,腰肌劳损,敢打敢拼。”对于程平来说,这十六个字是对一名焊工最好的褒奖。 在这个供热取暖季,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焊工班班长程平一如既往地忙碌,为了保障机组平稳运行,他与同事加强日常检修工作。 “都说当焊工苦,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兵的最不怕苦。”说起27年的焊工生涯,程平...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厚道山东人——道德榜样在行动”特辑系列。
工友们说程平:“伤痕在身,焊条论吨,腰肌劳损,敢打敢拼。”对于程平来说,这十六个字是对一名焊工最好的褒奖。
在这个供热取暖季,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焊工班班长程平一如既往地忙碌,为了保障机组平稳运行,他与同事加强日常检修工作。
“都说当焊工苦,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兵的最不怕苦。”说起27年的焊工生涯,程平感慨万千。1995年,程平从一名退伍侦察兵转业到华能德州电厂工作,最初两年在检修班工作,1997年开始接触焊接工作,并一下就爱上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种。
从“兵哥”到“焊将”,27年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锅炉队焊工班班长程平在电力行业的钢铁丛林里摸爬滚打、淬炼成才,从一名优秀的退伍侦察兵嬗变成国内金牌工匠、国际焊接技术顶尖专家,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演绎了新时代的“兵哥传奇”。2023年,程平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程平的工作日常是百余米高的风机,在狭窄的塔筒上,他蹲在不到1平方米的作业点焊接,每焊3厘米左右就要锤击一次,坚持几个小时后才能完工。“作业完成下来后,我吃饭时手抖得都拿不住筷子,睡觉时仍感觉在晃。”程平回忆说。
“我下功夫是别人的3倍。别人练焊接练2小时,我就练6个小时。一根300毫米长的焊条,我会烧20毫米就断一下。这样,一根焊条便可以练习十几次接头焊接,准确性自然就提升了。”
训练时间太长,让程平的脸被烤得一层层掉皮,眼睛肿胀流泪,但他却说,自己丝毫不觉得苦,反而在每一点进步中感受到快乐。
正是因为练就了高超技艺,程平才敢登上百余米高的风机上维修设备。
2017年6月,程平团队首创的“高压阀门结合面堆焊修复”项目实现在真空环境中作业,提高焊接质量,荣获“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国际焊接大赛创新表演赛”金奖。
“我觉得手中的焊枪就像是针线,而我就是一个钢铁裁缝。”在程平看来,练就一身过硬的焊接技术后,关注点就应该聚焦在焊接工艺“卡脖子”难题上,去做一些攻坚克难的“匠心之事”。
多年来,程平带领团队潜心钻研技术,先后完成技术攻关30余项,这些技术成果运用到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搞技术创新、攻坚克难是我的乐趣。不管是啥问题,只要能解决,我就打心眼里高兴”,程平说。
(大众新闻记者 贺莹莹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毛靖仪 通讯员 王志强实习生 秦文凤)